《闽西日报》10月05日报道,龙岩“张起南灯谜艺术研究会”为更好地传承灯谜艺术,在龙岩学院开设灯谜知识大讲堂。全文内容如下:

“谜”说非遗

图为龙岩灯谜小分队开展灯谜展猜

□ 吴文芬

近年来,龙岩“张起南灯谜艺术研究会”以红色文艺轻骑兵·灯谜小分队的形式,充分发挥“短平快”的优势,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灯谜活动,致力于“非遗”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,该项目被评为新罗区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。

2019年9月,新罗区大胆打破地域界限,以出生在永定区的“谜圣”张起南为名,成立龙岩“张起南灯谜艺术研究会”。这是龙岩首个灯谜研究会,旨在把“谜圣”张起南灯谜艺术精髓发扬光大。同年,研究会将他的著作《橐园春灯话》进行再版,成为灯谜界的佳话。

目前,研究会共有会员40人。研究会先后出版《龙岩方言谜语》(共两辑)、《龙岩灯谜史料专辑》《“谜说非遗”灯谜创作专辑》等谜书著述,“龙岩灯谜”已逐渐成为龙岩文化的特色品牌之一。

灯谜小分队以精湛的灯谜专业艺术,以各种灵活便捷的猜谜形式,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,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化的新期待。如,2020年3月,灯谜小分队创作的200多条“战疫情灯谜”作品,发表在“学习强国”网络学习平台。今年,为喜迎党的二十大,他们举办了以“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”为主题的灯谜创作征稿活动,社会反响强烈,收到海内外、全国各地灯谜爱好者灯谜稿1万多件。

为更好地传承灯谜艺术,研究会先后在龙岩学院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、实验小学等校开设灯谜知识大讲堂,在紫金山实验学校、莲东小学等开设灯谜课程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,龙岩灯谜在保留本地民间方言谜语的基础上,与现代元素相融合,吸收了外地名家的创作和表现手法,目前所使用的创作手法已达20多类,谜目100多项数百种,与新时期的网络灯谜交汇,形成既有龙岩传统文化特色,又比较完整、时尚、独特的创作体系,创作的灯谜呈现新颖独特、机巧灵活、诙谐活泼、雅俗共赏的特点。

如,龙岩灯谜与省级“非遗”龙岩山歌相结合,成为能唱能猜能表演的《谜语山歌》,更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参与热情——

问:什么行路在空中?什么行路在海中?

底侬恩情比山高?底侬恩情比海深?

答:火箭行路在空中,航船行路在海中,

父母恩情比山高,共产党恩情比海深。

(注:“底侬”指谁、什么人)

灯谜小分队时刻牢记红色文艺轻骑兵的职责,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。连续13年在元宵节期间举办倡导廉政为主题的“红土清风”“清风龙岩”专场灯谜展猜;连续7年在五一期间开展送文化、送法律、送健康进园区、进企业、进社区“灯谜系列服务活动”;先后走进数十个乡镇、社区和学校,开设灯谜讲座、灯谜竞猜、灯谜创作等活动。在春节、元宵、端午、中秋等传统节日,灯谜成为龙岩中心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,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誉……